首页

搜索 繁体

北宋穿越指南 第1o63节(2 / 3)

功调走,但在成为正式吏员的时候,就恢复了他子孙的科举资格。

镇远县属于后世的贵州地界,现在却属于湖南的沅州府。

他那儿子十五岁中秀才,被沅州府学给录取,并且是包吃包住的内舍生。

就快要府学毕业了,如果毕业成绩优异,有机会到洛阳太学包吃包住。如果没被太学录取,接下来需要自己努力考举人、进士。

“长女”也已经嫁人,嫁给一个犯官之子,而且是向子諲做媒订的婚约。

那犯官已立功调走,如今在湖北做县令,女儿也跟着一起嫁过去。

“相公回来啦。”

曾氏笑盈盈把赵佶迎进门,手持鸡毛掸子给他扫身上灰尘。

“爹爹!”

十岁大的小女儿扑上来。

赵佶伸手拍拍女儿的头顶,这是他五十多岁时生的,当时曾氏也属于高龄产妇。

屋内还有个十四岁大的儿子,正在读书温习功课。

赵佶吩咐道:“接下来两个月,一直有大军和民夫过境,记得看住孩子不要乱跑。”

“我省得。”曾氏说道。

赵佶又从怀里取出个纸包,放在桌上说:“叶将军请吃饭,我带回来一些肉。”

曾氏笑道:“两个小的有口福了。”

赵佶这些年过得真不宽裕,自己的工资不多,镇远县又没啥油水,还要养老婆孩子一大家人。而且两个儿子都在读书,虽说自己教导不用掏学费,但笔墨纸砚总是费钱的,各科书籍也要掏钱购买。

如今总算宽裕一些,大儿子在府学包吃包住,能给家里省下一大笔开支。

太阳就快落山,老婆孩子在堂屋吃饭,两个孩子抢着吃肉满嘴油汪汪的。

赵佶坐在屋檐下看日落,意兴萧索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“嘶!”

突然疼得倒吸一口凉气,赵佶赶紧站起来捂着后腰。

这是刚流放那几年累出的毛病,垦荒实在太辛苦了,累得赵佶好多次在夜里偷偷流泪。

第1079章 父子重逢

“嘿咗!”

“嘿咗!”

“嘿咗!”

潕阳河畔,绝壁乱石,一群群纤夫正在拉船。

他们干活都不穿衣服,尤其是不穿裤子,因为稍不注意就要烂裆。

这种绝壁险滩上的纤夫,跟寻常运河的纤夫不同。不仅工作的危险系数更高,而且消耗的体力也更大。如果穿裤子长时间摩擦,又一直被汗水浸着,烂裆那属于迟早的事。

此次白祺亲自率领的东路军,先乘船沿着沅江南下,继而过黔阳(洪江市)转入潕水。

潕水沿岸的纤夫不够,就把湖南能调的纤夫全调来。

船队在沅州府城暂歇,赵佶那个读府学的儿子,还跟同学结伴出城看热闹,渐渐的就失了新鲜感不再当回事儿。

太多船了,每天都有船队驶来。

有运兵的,有运粮的,还有运官吏、民夫、被服、农具的。

一些官吏和民夫,根本就不去大理,直接在贵州境内沿途留下,就地建立流官衙门进行耕种。

那种条件最为艰苦,但又非常重要的地方,全部安置罪官、罪吏和罪民。

条件相对好些的地方,才用来安置正常官吏和移民。

镇远县那边,赵佶看着一支支船队远去,又不断迎来下一支船队,不禁感慨大明朝廷实力雄厚。

“放在前宋,钱粮哪支撑得起这般远征?强征钱粮倒是也能去大理打一仗,但无法组织二三十万军民迁过去啊。”赵佶摇头叹息。

县令陈贵璞点头:“确实,国朝富庶得很,不是前宋能比的。”

赵佶之所以说这番话,是因为他想起当初伐辽。

刚亡国的时候,赵佶还有点迷糊,这些年熟悉基层工作,才终于想明白了问题根源。

从童贯伐辽的那刻起,大宋就已经走向深渊,即便能击败辽军也没啥区别。

当时刚刚灭掉方腊,不但朝廷钱粮消耗一空,民间财富也严重透支。为了伐辽,只能强征粮草和民夫,把山东、河北搞得遍地起义。

而大宋拿到手的幽燕地区,又是经历了二十年战乱和灾荒的白地。不管是自己打下来的,还是从金国手里买来的,都需要大宋源源不断输送钱粮去维稳重建。

这笔钱从哪里来?

山东、河北已经彻底烂了,那就只能从山西调运钱粮。

于是,本来就残破疲敝的山西,直接被新收复的幽燕给拖垮。

逃到山西、河北的辽国难民,总数有好几十万之多,其中不乏被打散的正规军和起义军。

大宋无力组织这些辽国难民返回原籍,只能留他们在山西、河北耕种,这样就更加激化百姓之间的矛盾——金兵从山西那边南下,沿途攻克的所有坚城,全是辽国遗民做带路党打下的。

在金兵杀来之前,山西、河北、山东就已经烂完了,大大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