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政治问题。
李邦彦此时在干啥?
他在大理寺喝茶,妥妥的二进宫。
“兰若院绝无犯罪之事,”李邦彦哭丧着脸说,“俺自从被削去官身之后,这些年一直在苦读《大明律》。任何违反《大明律》的事情,不但俺坚决不做,俺的家人和雇工也不允许做。有一些贪官,确实喜欢到兰若院吃酒。但他们也在别的酒楼吃酒啊,总不能把洛阳的酒家全部查封吧?”
魏良臣说道:“有好几个贪官家里的菩萨蛮,是从你那里买去再转送的。”
李邦彦连忙反驳:“魏御史,你可不能乱说啊。俺从不做人口买卖的事情,那些菩萨蛮都是俺的雇工。有些是兰若院的公雇,雇佣契书按律只准转给别的商社,这种菩萨蛮俺是一个都没转卖契书。其余的菩萨蛮,是俺家里私雇的佣人,平时洒扫清洗也唱唱曲。俺转卖佣人契书时,都是遵守《大明律》的。也从不逼她们续签契约,契书年限到了,她们可以自由离开。”
魏良臣的心情很不好,他提审李邦彦的过程中,发现这老家伙精通《大明律》。
真就查不到一点违法之事!
即便是扫黄都没法扫,顶级菩萨蛮不但独居院落,甚至跟李邦彦解除了长期合同,转而签订合作关系的短期合同——相当于李邦彦是她们的经纪人。
一般的寻欢客很难接近顶级菩萨蛮,而有资格留宿的客人,对外都宣称是恋爱关系。
伱顶多说她们伤风败俗搞婚外情。
而普通的菩萨蛮,在兰若院内还真不卖身,都是下班之后跟客人自己商量去哪儿。
想要查处李邦彦,取缔他的兰若院,就只能违反《大明律》进行判罚,又或者使手段栽赃安排几个罪名!
魏良臣为啥想弄李邦彦呢?
因为很多京城贪官的供词显示,他们私下搞权钱交易,多选择在李邦彦的兰若院进行交流。
魏良臣说:“此次案情复杂,你还须在大理寺多留几日。”
李邦彦哀求道:“大理寺牢狱阴冷潮湿,老朽身体欠佳,恐在此患病一命呜呼。”
魏良臣懒得多说,让人把李邦彦扔进牢里。
李邦彦心里是真的害怕,他确实年纪大了,监牢里又条件不好。就算狱卒不故意搞他,多住一段时间也容易生病。
极有可能真病死在里头!
捞偏门赚钱的,就别怨官府也使歪招。
第998章 只留清气满乾坤
秋天,北方旱灾终于好转,几场秋雨浸润干涸已久的土地。
甘霖降下,普天同庆。
这是朱铭穿越以来,旱情最严重的一年,有些州府甚至颗粒无收!
以至于个别地区被扯出了窝案,皇帝专门下令暂时不要抓人,允许当地官吏通过救灾来戴罪立功。只要救灾得力,事后再退赃罚款,就能获得从轻处罚。
当然可以抓人之后重新派去官员,但一来新官上任需要时间,二来官员变动会影响救灾效率。
深秋时节,灾情彻底平息,第一批罪官也判了。
积极退赃的闵子顺,终究还是死刑,因为他的问题太大。
这家伙在管理国库仓场时,趁着连续几年西北大旱,伙同地方文武贪污了许多赈灾钱粮。
赈灾钱粮!
军队!
两个不该碰的,闵子顺都碰了。
军队主要是漕军的问题,他们负责部分路段的运输。一个漕军都指挥使、四个漕军指挥使,通通被抓来判处死刑。
相比而言,闵子顺在吏部的事情反而不算什么。
看在旧日交情的份上,朱铭出面把斩首改为绞刑,给闵子顺留了一個全尸。
“杀!杀!杀……”
刑场,无数百姓嘶声呼喊。
他们已经听说了,今天处死的罪犯,主要罪名全是贪污赈灾粮。
排队等着被处死的,不但有官员,而且有商人。
商人负责销赃。
也不仅仅是销赃,还帮忙把稻谷、小麦,换成更便宜的玉米、高粱等物。
毕竟朝堂查得严,不能真搞出饥荒,贪污的时候还得运足粮食过去。
闵子顺跪在行刑台上,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喊声,看着远处义愤填膺的百姓,他精神恍惚仿佛做了一场大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