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是经历战乱,还是别的什么原因,鹿苑寺在北宋初年已不复存在。
朱国祥说道:“可在鹿苑寺遗址上,重修一片建筑,办起一座学校。有藏书楼,有教学楼,有宿舍楼,还要一处可供休闲娱乐的楼阁。”
“夫君且看那棵树。”文小妹喊道。
那是一颗高大的银杏,王维亲手种下,距今已有几百年。
李清照说:“若在此处建学校,可名为‘辋川书院’。夫君休闲的阁楼,可唤作‘文杏阁’,王维也有一间文杏馆。”
“这两个名字很好。”朱国祥高兴道。
众人继续爬山,在侍卫的带领下,总算来到王维的墓地。
坟茔早已被杂草掩盖侍卫们把墓碑周围清理干净。
除了残缺的墓碑,还有几块石碑刻着诗词。那些石碑和诗词,应该是后人凭吊时留下的。
朱国祥安排说:“回头把坟墓修缮一下。”
没有大张旗鼓祭奠,朱国祥只摆了几盘果脯,带着老婆们给王维敬酒。
下山的时候,甚至还把果脯带走,送给山谷中的孩童当零食。
朱国祥笑着对那些孩童说:“这是王维吃过的,你们吃了能变聪明,今后读书可考上进士。”
山中孩童不知道什么进士,他们只晓得果脯很美味。
众人继续瞎溜达,沈有容手里还拿着一副辋川图,时不时打开对照眼前的景色。
“那里应是竹里馆。”沈有容指着一片竹林说。
竹林附近也有人家,见到朱国祥身后的侍卫,惶恐不安过来拜见迎接。
朱国祥对那几户农民说:“既然你们愿意留在这里,那以后好生耕种便是。外围的竹子可以采伐,里面你们不能随意进入。每年有一段时间,可以定期入林伐竹。”
竹林也要打理,定期砍伐反而长得更好。
几户农民连忙感谢。
一个老农问道:“听官差说,以后孩子能读书,还一文钱都不收?”
朱国祥笑道:“凡是谷中出生的孩童,一律不收学费,还赠送笔墨纸砚。”
农民们大喜,慌忙跪下谢恩。
朱国祥说道:“不必跪拜。你们可把我当邻居,有什么困难也尽管来找我。”
山间两条小河交汇,在低洼处还形成湖泊。
湖面宽度仅两三百米,却有三四里长,而且还从中一分为二。
景色极为优美!
几個女人围着《辋川图》,文小妹指向对岸说:“那里应该是临湖亭所在,必须坐船才能过去。站在亭中,可观赏两边的湖光山水。”
李清照拿起望远镜观察,说道:“东侧有许多柳树,应该就是柳浪所在。但这些柳树并不高大,可能王维手植的柳树已被村民砍掉。”
众人慢慢往回走,中途歇息一夜,次日回到辋口庄。
这里拥有整条山谷面积第二的平地,其中一个村落也坐落于此。
可一旦要搞出大片建筑,就把好端端的耕地给霸占了。
朱国祥还想种地呢,他不打算按照王维别业的原样来建:“两侧山峰不是很高,坡度也不陡峭。平时生活的阁楼院落,可建在两边的山坡上。至于谷中村民,搬到耕地最多的南边,让他们依山建房居住。”
那些不愿搬走的村民,朱国祥是要给他们留土地的。
同时,朱国祥自己也有一大片耕地,让谷中的农民帮忙佃耕,而朱国祥只是进行耕作指导。
朱国祥重新回到谷口,指着一片山坳说:“在这里修筑寨堡,可扼守整条山谷。”
这片山坳叫孟城坳,唐初是真有城堡和驻军的,因为当时辋川谷是李世民的狩猎场。
沈有容问道:“护卫们住哪里呢?”
朱国祥仔细思考之后说:“谷内住一部分,谷外住一部分,可迅速在城堡聚集。谷外那两三个村落,我打算把村民迁走一些,再把空出的土地赏赐给侍卫。让侍卫们把妻儿也接来,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。”
老朱去世之后,朱铭不可能允许大量侍卫存在,顶多保留一百个王府侍卫给弟弟们。
其余侍卫肯定调走,但他们的籍贯会落在此地。
接下来一段时间,朱国祥一直住在谷中。他亲自实地观测,画出整条山谷的地图,并标注好哪里该建什么。
至于具体的建筑设计,交给工部的专业人员即可。
等设计图出来,朱国祥再提修改意见便是,五彩斑斓的黑也不是不能办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