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幺还把最早抓到的俘虏,全都给琉求宣慰使林秀送去。既是赠送俘虏联络感情,也是用俘虏震慑敲打琉求人。
杨幺知道戴承嗣以前是大人物,他主动登门拜访,详细讲述台湾北部和西部沿海的情况。
戴承嗣说道:“杨指挥的计划极好,福建游艇子(疍民)极多,而且生活穷困乐意迁徙。诱招他们在台湾沿海开垦打渔狩猎,只要给足了好处,肯定有大量游艇子愿意来。台湾岛可是太子殿下亲自命名,朝廷对这里极为重视,只要经营得好必然有大功。”
“我只知军事治民之法还须请教戴先生。”杨幺虚心求教。
戴承嗣笑道:“杨指挥何必谦虚?阁下去年来到澎湖,安抚汉民,慑服琉求,诱招疍户,哪里会不懂治民之法?以杨指挥之才,做知府都绰绰有余。”“都是瞎琢磨的。”杨幺说道。
戴承嗣又说:“琉求人与福建人,除了言语不通,并无别的差异,就连房屋都造得很像。他们可能是福建汉人的遗种,可以慢慢教化。再往更南边的沿海移民开垦,又有鹿皮可以获利,今后肯定人口繁盛。杨指挥且安心经营五六年,到时候一切稳妥了可申请设立台湾县。”
“申请设县?”杨幺咂咂嘴。
戴承嗣说道:“台湾县可不是西南那些羁縻州,这里以汉人居多,能够编户齐民,任命流官县令。开疆拓土之功啊!”
杨幺说道:“琉求国王林秀,虽放弃王位做了琉求宣慰使,但他的地盘恐怕不好兼并。”
戴承嗣笑道:“这个好办。申请设县之前,把林秀送去京城参拜天子。他一个偏僻岛酋,能有什么见识?去了京城肯定乐不思蜀。到时候,天子随便赐一处宅邸,再赐下一些钱财,就能让他把家人都接去。”
“戴先生果然高明。”杨幺觉得自己问对人了。
戴承嗣继续说道:“林秀一家离开以后,以部落首领为里正,再让他们推举一个土酋做县丞。土酋县丞协助县令管理琉求,土酋里正再听县丞的号令,琉求之地不就可以编户齐民了?”
杨幺作揖感谢道:“若真能设立台湾县,在下必定为先生请功。”
琉求国的地盘不大,只拥有台北、桃园、新竹、台中的沿海平原地区。而且跟福建人的体貌相同,连许多风俗都近似,还懂得种植水稻,同化起来会非常迅速。
从澎湖列岛到台湾沿海平原,皆可大量种植水稻,能弥补广东、福建的粮食不足。
像清朝中期的台湾,那就是一个粮食基地。粮食多得不仅运往闽粤销售,甚至一路运到天津入港,而且……多为非法贸易。
杨幺又问:“如果要设台湾县,其县城应该设在哪里?”
戴承嗣提醒说:“怎么方便打仗怎么来,杨指挥应该比我更懂才对。”
“明白了,”杨幺立即有了主意,“就设在澎湖岛的对岸(嘉义),向北可控制琉求,向南可控制诸蛮,向西可连接澎湖和泉州。只要在那里设县驻军,就一切稳妥了。哪里出现叛乱,都可快速调兵镇压,泉州的物资也方便运来。岛上的那些土产,亦可就近销往泉州港。”
戴承嗣说道:“还应当多办义学,澎湖诸岛有不少犯官,轮流派去琉求教化土民。澎湖和台湾沿海,也可设立村学。村民凑钱凑粮养老师,他们愿意,犯官也愿意,毕竟不用种地了。设县之后,甚至还能申请科举。这也是大功一件啊必定传为士林美谈,文官们对将军自当另眼相看。”
两人越说越投机,开始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,打算六年时间就让台湾能够设县。
毕竟澎湖列岛的底子很厚,那里已经有三四千汉人。再招募许多疍民去台湾沿海,又吞并掉台北的琉求国,基本可以达到设县的最低标准。
一个降将,一个犯官,就此敲定台湾的发展路线。
而且精神头十足,跃跃欲试,下定决心要立功。
第775章 在开封搞交易所?
杨幺和戴承嗣商量如何开发台湾时,郑泓被调回东京做开封知府。
这个不学无术的小胖子,如今已变成不学有术的大胖子。
他在开封府屁股还没坐热,就请求在开封设立交易所。
这玩意儿,是父子俩在六大市舶司设立的,一直都没有引入内地市场。
郑元仪在旁边帮着添酒,朱铭拿起酒杯问道:“你怎么有这个想法?”
郑泓说道:“俺见识过广州市舶司的交易所,回京发现开封行市已被兼并之家垄断,因此请求设立交易所打破这种垄断。”
“你倒是胆子大。”朱铭笑道。
郑泓也跟着笑:“若没有去年的大案,这种事情俺可不敢提。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,却也跟人打听过,前宋王相公变法就是因为这个罢相的。”
王安石变法,遭到既得利益者的集体反对。
反对声浪最高的改革内容,并非什么方田均税。清查田亩、调整农税等措施,看似打击面很广,其实地方士绅一盘散沙,派几个酷吏就能把他们压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