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,全国省份都须上交“丁傜钱”,并将“丁傜钱”摊进田赋当中,这就是所谓“摊丁入亩”。一些省份上缴比例少一些省份上交比例多,总体平均下来是上交80左右。
举个例子,某县的城墙塌了,需要征发徭役修补城墙。
明代的时候,该县收一万两丁傜钱,可以全部用于修筑城墙。
而雍正之后,需要先上交给中央八千两,地方只剩二千两可以办事。
工程款不够咋办?
要么加税,要么摊派。
等于啥都没变,该征徭役还得征,地主多交一份钱而已。而地主会将损失,转嫁到佃户身上。
所以说,纯粹是为了多收税。
好处也有,中央财政增加,户籍管理放宽,社会人口流动更活跃,多数小民确实不用承担丁傜钱。
顺便一提,雍正再牛逼,摊丁入亩也未全国推行,彻底完成改革是在光绪年间。改革动力是清政府缺钱,逼着未执行的省份必须上交。
……
符行中带着几个文吏、十多个士兵,坐船骑马考察汉中盆地。
每至一县,先跟县令接触,召集当地吏员开会。
接着实地走访山河堰,跟地方士绅讨论情况,不断有乡下士子免费做随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