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o9章(1 / 2)

至于她,是打算先将羊毛衣给织出来的。

织毛衣这种事儿,她……虽然不会,但是她会织围巾啊。到时候弄前后两片给缝起来不就好了吗?袖子也这样做,能穿就行。

这样一来,她纺线的热情就更大了。花费两天时间,熟练掌握纺线的诀窍,但掌握是掌握了,想要灵活运用还是要多加练习的,她每日里的时间安排就略改变了一些。

早上还是要习武,习武之后就开始纺线。知春已经将羊毛给买回来了,好几麻袋,这东西一多,堆放在一起,就一股子味道。

耿文华就吩咐知春她们几个:“想法子泡一泡,将这味道给除掉,另外,也染一下颜色,现在这颜色有些不太好看。”

当然,拿到她面前的,都是那种纯白的羊毛,可她想要大红色的,福晋是嫡妻,也最合适大红色了。

纯白色并不是不好看,而是在这个社会不合适,在这个年代不合适。

两个织娘也来帮忙,耿文华中途也断过许多次,接线的水平也嗖嗖的上涨。

小半个月之后,她就能熟练的纺出来很长的一段线了。于是,接下来就是织毛衣了,让院子里的小太监找合适的木头削的毛衣针,这东西她会是会,但多少年没用过了,于是一开始也是很费功夫。

但幸好,多拆几次,也就没问题了。

赶在冬天的第一场雪下来之前,耿文华将她来到大清之后的第一件羊毛衣给织出来了,大红色的,很朴素的样子,因为她不会绣花纹。

而且,她织的是长的,类似于半膝裙那种。可以套在衣服里面,也可以套在衣服外面。

早上去给那拉氏请安的时候就特意带上了,那小包裹太明显,那拉氏一眼就看出来了,联想到这段时间耿文华在忙的事情,就忍不住挑眉:“这是,给我准备的礼物吧?这会儿能不能打开来看看?”

“自然是送给福晋的,

我亲自做的,从纺线到编织再到缝合,全都是我自己做的,不假他人之手,这一整个冬天,我也只做出来这一件儿。”

意思就是,胤禛都没有,弘昼和小格格也没有,只那拉氏有。

她一边说着,一边将包裹给打开,露出那长长的红色毛衣。

那拉氏有些好奇:“真是用羊毛做的?”

蒙古那边养牛羊居多,羊毛也是有很多用处的,比如说,做毯子,缝到衣服里面做内瓤,或者干脆用羊皮做衣服的。但像是这种,纺线编织衣服,这可是从未有过的。

那拉氏……到底是大家族出来的,也是嫡福晋,政治眼光还是有的,立马就想到了这羊毛衣的好处——若是蒙古那边能大量编织,那是不是就能缓解棉花的稀缺?

布料这东西,哪怕是现在盛世,也是一种能当银子用的硬通货。羊毛变布料……那对蒙古,对大清,都是一件儿很有影响的事情,说不定是能改变朝廷和蒙古之间关系的东西。

那拉氏问道:“这东西,做起来难吗?一件衣服,需得两个月?”耿文华可是忙活了将近两个月了,这都已经十一月底了。

第136章 好,我答应你了。

耿文华顿了顿才笑道:“若是学会,估计不难,我之前是不会,自己慢慢摸索,所以需要时间长,福晋可找几个聪明机灵的丫鬟来试一试。再者,就跟衣服一样,或许,也可以做成别的样式的?”

比如说,羊毛衫,羊毛裙,羊毛大衣等等。

羊毛的衣服和棉花的比起来,自然是有些差别的,也各有优劣。比如说,棉花的柔软,羊毛的略硬,棉花的单薄,羊毛的保暖。从不同特点来说,占据的市场也该是不一样的。

若是从下面百姓来说,蒙古那边,该是需要简单的,能保暖的。

若是从上面权贵来说,大清境内,该是需要好看的,能做修饰用的。

耿文华并不打算用这东西来插手蒙古那边的事情,这个事情现在太敏感。她一个侧福晋,还是个有阿哥的侧福晋,对蒙古表示亲近,这算什么意思?就是胤禛现下不怀疑她,日后……也保不准啊。

她接着说道:“至于纺线,该是人人都会的,福晋可悬赏民间,说不定能纺出来粗细不同的羊毛线,粗的可以做……嗯,类似于珍珠衫这样的网状布片,细的可以做现下这种的。”

还有织围巾,这个用大粗线更合适些。但是,技术问题,现在大约是纺织不出来那种绵软细腻的粗毛线的吧?

那拉氏惊讶:“你愿意将这做法,教给丫鬟?”

“自然是愿意的,府里的丫鬟若是想学,都能去学。”耿文华点头,就知春几个,在她身边看了一段时间,现在大约也是能织出来毛衣片的。

再者,人多力量大,她不会弄花纹,也不会别的织法,但说不定这些女孩子们凑在一起学,就能误打误撞的研究出来更多的织法。伟人那话怎么说来着,走到人民中去。

她不会的,说不定百姓里面就有人会。

李氏也好奇:“我也派人去学一学?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